| 電氣故障檢修八技巧 |
發布者: admin 發布時間:2024-12-21 點擊率: 228 |
| 電氣故障檢修八技巧 1、熟悉電路原理,確定檢修方案 當一臺設備的電氣系統發生故障時,不要急于動手拆卸,首先要了解該電力設備產生故障的現象、經過、范圍、原因.熟悉該設備及電氣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,分析各個具體電路。弄清電路中各級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信號在電路中的來龍去脈,結合實際經驗,經過周密思考,確定一個科學的檢修方案。 如,給某單位進行電纜故障定位儀的調試中查找電纜故障點,需要首先和管理電纜的技術人員充分溝通,高效的獲得相關信息,制定檢修方案。先根據測量的絕緣電阻多少判斷電纜故障類型,再判斷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測試。這樣才能達到“事半功倍”的效果,否則往往是“事倍功半”。 2、先機損,后電路 電力設備都以電氣一機械原理為基礎,特別是機電一體化的先進設備,機械和電子在功能上有機配合,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。往往機械部件出現故障,影響電氣系統,許多電氣部件的功能就不起作用。因此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,電氣系統出現故障并不全部都是電氣本身問題,有可能是機械部件發生故障所造成的。因此先檢修機械系統所產生的故障,再排除電氣部分的故障,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3、先簡單,后復雜 檢修故障要先用最簡單易行、自己最拿手的方法去處理,再用復雜、精確的方法。排除故障時,先排除直觀、顯而易見、簡單常見的故障。后排除難度較高、沒有處理過的疑難故障。 4、先檢修通病、后攻疑難雜癥 電力設備經常容易產生相同類型的故障就是“通病”。由于通病比較常見,積累的經驗較豐富,因此可快速排除.這樣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時間排除比較少見、難度高、古怪的疑難雜癥,簡化步驟,縮小范圍,提高檢修速度。 5、先外部調試,后內部處理 外部是指暴露在電氣設備外完成密封件外部的各種開關、按鈕、插口及指示燈。內部是指在電氣設備外殼或密封件內部的印制電路板、元器件及各種連接導線。先外部調試,后內部處理,就是在不拆卸電氣設備的情況下,利用電氣設備面板上的開關、旅鈕、按鈕等調試檢查,縮小故障范圍。首先排除外部部件引起的故障,再檢修機內的故障,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拆卸。 6、先不通電測量,后通電測試 首先在不通電的情況下,對電力設備進行檢修:確定可以通電,然后再在通電情況下,再對電力設備進行檢修確認。對許多發生故障的電氣設備檢修時,不能立即通電,否則會人為擴大故障范圍,燒毀更多的元器件,造成不應有的損失。因此,在故障機通電前.先進行電阻測量,采取必要的措施后,方能通電檢修。 7、先公用電路、后專用電路 任何電氣系統的公用電路出故障,其能量、信息就無法傳送、分配到各具體專用電路,專用電路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,性能就不起作用。如一個電氣設備的電源出故障,整個系統就無法正常運轉,向各種專用電路傳遞的能量、信息就不可能實現。因此遵循先公用電路、后專用電路的順序,就能快速、準確地排除電氣設備的故障。 8、總結經驗,提高效率 |
![]() |